2026年考研辅导

MPAcc是什么

2022-07-22 众凯明标MPAcc培训

MPAcc是什么

一、MPAcc的含义

专业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1])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会计硕士MPAcc是国家基于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新设立的一种学位类型。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相比,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MPAcc后,学员将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专业代码

专业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 专业代码125300

三、指导思想

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四、MPAcc起源

从历史上看,会计学原本从属于经济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以致传统的经济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客观上需要进行学科调整和教学改革。这种情况,在美、德、日等国都曾经出现过。

在西方国家,随着19世纪末大工业的崛起,商业界和实业界越来越迫切地感到培养高级商业人才如同培养律师和医生一样对社会同等重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企业咨询顾问以及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师等新的职业得以产生并得到长足发展,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经 济发展和资本市场运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专门的经营管理教育到20世纪20年代就初见端倪。在美国,最初的做法是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开设诸如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公司理财、行销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但是,这种做法无法满足管理训练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了独立的商学院,开设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管理学教育的过 程中,会计学无论是从课程设置上还是从专业发展看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期间,美国的会计学教育不但得以持续发展,而且明显地呈现出重视实务的倾向,会计人才的走向也明显地偏重于实务界。在德国,经济学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私营企业和国家经济的需求,“使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发展。今天,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会计学以外的许多领域,但是在8年前,会计学却是商业管理的核心。” 2日本的商业学校虽然起步较早,但在重实际和重学术之间始终存在着争议和斗争。由于日本教育在学术和实际这两个方面始终未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3。这样,企业内部培训或在职培训以及利用其他专门机构培训员工被用来缩小上述差距,由此形成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

综上,管理学是因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从经济学派生而来并经由商学发展起来的。在管理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学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会计学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并且越来越突出其应用性特征。

五、国内MPAcc的设置情况

2004年3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正式设立中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

会计硕士(MPAcc) 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紧密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工作,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 充分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最重要的特点和内在属性。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在培养过程中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广泛聘请实务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目前,全国共有4批107个单位获准开展MPAcc教育,招生类型包括了在职攻读(学位证)与全日制攻读(学历证、学位证)两种形式。自2004年开展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以来,各培养单位累计招生3万人余人,在学科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办学条件、市场推广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许多创新、特色和优势,基本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项目获得了学员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已成为中国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中的品牌项目,很多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都同MPAcc培养单位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将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作为选拔和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六、培养目标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七、实施办法

招生与考试: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且具有两年工作及以上经验的大学专科毕业生。自2009年起,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全日制MPAcc。入学考试的笔(初)试采取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面试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各单位结合笔(初)试、面试、个人经历和工作业绩组织录取。

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非全日制(即半脱产和在职学习)会计硕士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其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在培养单位内学习。全日制会计硕士为脱产学习,学年一般为两至三年。

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根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本单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向的要求,参照《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单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把握学位论文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做好培养工作。组织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要紧密结合会计实务、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具有会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八、我国推广MPAcc教育的前景

会计专业发展MPAcc教育是一种国际趋势,对促进我国的多元化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方向的大学生将是我国会计队伍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和人力资源。为了我国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采用会计专业学位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战略,是更多更快地培养我国高质量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不但适应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培养会计人才的发展趋势。

为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的深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不断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经济环境的要求,开创了新的培养思路。目前,在我国有一大批具有学士学位的中高级会计人员,他们大多都在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中担任重要的管理角色,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他们急需解决以下问题:(1)随着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他们都迫切希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但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能获得更好的深造和提升。 (2)我国大学大多培养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性人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实务工作。他们更需要的是具有应用价值的实务知识,或者更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及其实际应用,但这恰恰是以往学位教育所相对欠缺的。(3)对于大多中高级会计人才来讲,MBA虽然也是他们可以选择深造的途径之一,但是 MBA的课程涉及面较宽,而不像MPAcc学位课程那样更具有针对性,能结合他们日常工作的实际,更使他们能够应对新的职业挑战。目前,在我国几乎没有这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教育。

MPAcc项目教育的推广将为我国培养大批既懂得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市场、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素质的会计专业高级人才。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培育高级财会人才市场,规范资本市场,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同时,开创我国的 MPAcc教育,也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向前发展,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尝试。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它们的师资、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可以向国外同行学习,吸收他们在高等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化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改革我们的会计教育,提高我们的高等会计教育整体水准。

相关阅读

推荐内容

2026年考研辅导

免费专业咨询 MBA/MPA/MPAcc/EMBA/MEM在职硕士辅导专家

查看课程
  • 免费预约
  • 稍后再说